第一戒:
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
第二戒:
勿以小恶弃人大美,勿以小怨忘人大恩。
第三戒:
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,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。
第四戒:
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
第五戒:
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
第六戒:
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;凡成大事,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。
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:农家子弟出身,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。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,连升十级,被封为一等毅勇侯,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,并在晚清恶劣、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,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,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。
这个人就是曾国藩。毛泽东说:“予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公。”宋朝宰相赵普说,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,曾国藩的半部家书,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在学问和事功方面备受后世推崇。曾国藩的书也成为毛泽东、蒋介石的床头书,经常翻阅。曾国藩的人生“六戒”,道尽他的做人做事之道。
第一戒:
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
妄图长久得利之事不要做,人人趋之若鹜争抢之处不要去。
“久利之事勿为”,其实说的是一种“知止”的明智选择,态度上是适可而止,心态上是知足常乐。为什么要如此?因为压根就没有什么“久利”之事,人们希冀久利,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妄想。
“众争之地勿往”,众争之地往往就是重利之地、久利之事,这句和上句可以说互为呼应和补充,意在愈加强调。
第二戒:
勿以小恶弃人大美,勿以小怨忘人大恩。
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,不要因为小的恩怨就忘记别人的大恩。
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,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,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,一点小恩怨,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,忘记别人的恩情。
《礼记》上说,“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者,天下鲜矣。”喜爱一个人但知道其缺点,厌恶一个人但知道其优点,这样的人世间少有。为什么少有?就因为以自己的好恶而全盘认可或否定一个人,乃是人性根深蒂固的弱点和缺陷,所以一定要警惕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,所以每个人都要将心比心。
第三戒:
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,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。
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,内心其实是想借此掩饰自己的缺点;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,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。
为什么这样说?因为揭露别人短处与夸耀自己长处,本质上都是为了表明自己的高明,于是就会本能地去贬低别人,以恶意的对比实现自己狭隘的目的。
鲁迅说过:“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,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。”真正的智者总是从自身寻找问题根源,正如孔子所言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发现自己的不足,从而改正,而非贬低他人来寻求自我的安慰。
第四戒:
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
利益要懂得与人分享,而不可独占;谋划事情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,而不能示之于众。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,利益是人人之向往。那些越善于跟别人分享利益的人,越容易得到大家的追捧,从而收获更大的利益,《大学》有云:“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”。而那些想独吞利益的人,最后往往会被群起而攻之,成为众矢之的,财命双丢。
谋划事情则相反,一定要只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,而不要与众人一起。《战国策》上说:“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。”因为越大的决策,越需要见识和主见,这样的人本就是少数;见识不够的人不能理解,只会拒绝、排斥和破坏。韩非子又说:“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”一些机密性的谋划,成败的前提和关键恰恰不是谋划如何,而在保密性,一旦泄密,谋划再好也已注定失败。
对个人来说,决策一些人生里的重大事情,也不必与众人商量。自己看准了,去做就是了,最多和几个信得过、有见识的朋友商量一下。如果和太多人商量,别人的立场不一样,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,不一定理解你的想法,反而七嘴八舌,动摇你的意志,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。
第五戒:
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
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
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,只因懒惰。庸人败于懒惰,有才华的人则往往输于狂傲。
庸人,就是普通人,一般的人。对于一般的人来说,没有什么才气,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,所以最忌讳一个“懒”字。而那些有才的人呢,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,更容易成功,但也容易孤傲自大,故步自封,不肯向别人学习,这也是容易失败的。
《曾国藩家书》中,曾国藩与子侄们谈得最多的就是“勤”“谦”二字。勤能补拙,谦可受益,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常言说,笨鸟先飞,这“先飞”即是勤。庸常人要成功没有别的决窍,就在一个“勤”字上,否则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。资质不高的曾国藩,就是勤能补拙、以勤致胜的最好例子。
第六戒:
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;
凡成大事,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。
凡是要做大事,首先需要深厚的阅历和识见,并以才能作为辅助;凡是要成大事,一半在于人的谋划,一半要看天意。看时机会不会来到。所谓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
办大事要以“识”为主,才气、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。所以恃才傲物的人,往往难以成就大事。当然这里的“识”,不单单指知识,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。
而“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”则是说,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要抱着“尽人事以听天命”的态度。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,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,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。
曾国藩这句话最珍贵的启迪,就是告诉了我们一种立于世间最好的姿态——做事全力以赴,心中安详从容。入世与出世的圆融,以出世心做入世事的真谛,都在这里面。